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建筑系成功举办系列科研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1-11-03    作者:郭青海     来源:美高梅mgm1888     点击: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系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本着科教融合、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筑系在1020-1022日期间举办了系列科研教学研讨交流活动,12名校内外老师、专家针对研究和教学进行了交流分享,建筑系100余位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先后参加了交流活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姜丽南高级工程师做了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特征、界定与内涵:基于杭州西湖申遗的回顾及反思的精彩报告。姜老师以西湖为例,探讨了世界遗产标准及真实性与完整性,在探索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潜力的同时,对该地区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思考。

建筑系单靖雯老师做了转型中的公共性:当代以私营部门为主导的公共开放空间的报告。单老师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当代私有公共开放空间定义的现象、趋势与变化,介绍了私有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同类型与形式,分析了相应的案例,对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建筑系吴鹄鹏老师做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街道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报告。吴老师运用随机森林模型算法分析了哈尔滨城市街道噪声数据,对城市街道噪音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展示了不同的空间参数对城市街道噪音的影响,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构建提出了展望。


建筑系郭青海老师做了生态功能综合提升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报告。郭老师在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方面提出村庄之间或许存在像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处的生态位的命题,通过对浙江省典型村庄的分析,建立分析模型,对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行量化评价。

建筑系侯笑云老师做了中国PM2.5污染的健康损失评估的报告。侯老师针对空气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构建了IERNLR两种方法对PM2.5引起的疾病死亡率进行分析,表明可以通过改造环境使空气中PM2.5的浓度降低,进而降低PM2.5引发的疾病死亡率。

建筑系孙莹老师做了绿色建筑实践基地----跨专业联合共建模式探讨的报告。孙老师提出从量化目标到教学质量的提升,阐述了绿色建筑在社会现如今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指出今后教学中需要完善和提升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以应对今后的绿色建筑课程

建筑系都铭老师做了“游走与停留:湖上园林转型背景下杭州近代城市公共风景空间的建构”的报告。都老师通过游走与停留的视角下讲解了近代杭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方式,阐述了人与自然空间关系的转变,从西湖景观新旧景观和新旧人群的改变,引出了近代游览方式的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郦文曦博士做了“火星与黄色乒乓球:一场关于距离,尺度与温度的操作性遐想”的报告。郦老师讲解了在求学生涯过程对建筑设计的研究以及典型案例的展现,介绍了人居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建筑空间与时间碰撞的设计理念,激发了学生对设计的热爱。


建筑系陈潇玮老师做了电商促进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中国实践的报告。陈老师在可持续农村社区乡村发展规划“5G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从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方面讲述了中国农村电商过去与现在的形式及政策优势,提出通过电商等方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建筑系周强老师做了城乡规划与共同富裕:乡镇规划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报告。周老师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的意义,运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表明了乡村规划是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异,分析其影响机制,建议同学们通过学习多学科知识来丰富自身。

建筑系李茹冰老师做了“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经验交流”的报告。李老师从竞赛指导经验和心得出发,介绍了大学生竞赛形式、内容,讲解了如何选题、规划定位、详细设计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点评,让同学们更加清楚竞赛评分机制和项目设计目标,激发与会学生的竞赛热情。

建筑系邓小军老师做了“使用者行为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报告。邓老师通过具体案例的阐述,介绍了医疗建筑设计要义,他认为医院应该推行自动检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以最大程度协助病人如何用药。并以晾衣空间为例,详细阐述了使用者行为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为期三天的系列报告涉及建筑设计、生态保护、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共同富裕、大学生竞赛等多个领域,与会师生积极参与、热情探讨。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为今后建筑系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返回顶部